在连师专,有这样一群老师,以热爱做桨,以信念为帆,探索乡村小学美育浸润,他们身体力行 因校制宜,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美育课程,不断激发美育工作活力,增强美育浸润实效,今天,小海狮带你走进,行走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中的连师专人。建立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实践活动新阵地。
近年来,我校美术学院积极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美育教学,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采取对口联系、挂牌授课等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教学。
今年3月以来,美术学院组织教师多次前往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同兴中心小学,就“版画特色课程”“泥塑特色课程”等合作项目的具体内容、实施计划和预期效果进行友好洽谈,推进“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签约和挂牌,并进行教学耗材捐赠。双方立足本土优秀文化,确定各类主题美育浸润活动计划,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有效促进活动常态化开展。




通过搭建平台,探讨将美育浸润红色文化,实现优质资源城乡共享,以美育力量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开设特色美育课程,点亮乡村儿童前行之路。
张川是美术学院教研室主任,他是此次江苏省美育浸润计划的全程参与者,多次赴灌云县两所小学开展“版画特色课程”教学活动。
“孩子对艺术教育的渴求是浸润计划的初衷,作为此次项目的教学老师,能够播撒艺术的种子,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艺术教育,既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肩负的责任。要把此项计划做好,让艺术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他认为,美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带领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寻找美、感受美,用美浸润心灵,用美育塑造新时代学生的人生美学,不仅能对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格局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乡村小学美术师资相对薄弱,条件较为艰苦,美术课程的教学具有局限性。针对这一情况,张川协助学院采购版画和陶艺课材料,并及时与其他教师一起送到授课的小学。负责安排3名版画和陶艺专业老师,配备4名学生助手,每周一次远赴两所小学进行课程教学。鼓励学院新教师到农村学校教学,并做好传帮带工作,用行动诠释师者担当。
在版画教学过程中,张川结合我校优秀校友彦涵在延安时期开展的红色版画创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中国的红色基因通过版画教学融入其中,将思政课堂带入小学,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好乡村小学平台,发挥好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健全精准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不断探索支持小学美育协同的发展机制,推进农村学校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将浸润计划真正落到实处,这是张川及其团队接下来要坚持做的事情。

“初入校园,我第一眼就被学校的紫藤花长廊吸引了。明媚阳光下,粗壮的紫藤树枝条繁绕,紫藤花开的正盛。”美术学院教师周馨谈到了她初入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的感受。作为一名雕塑专业教师,她主动响应号召,加入到江苏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中。
“你们观察一下,这件泥塑作品里的小猴子在干什么呢?能让你联想到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做出大家喜爱的泥塑作品”“孩子们,想做出更多有意思的作品吗?期待着,我们下周见!”她就是这样,总是充满激情地活跃在杨集中心小学的会议室、教室里,在她开启与美术兴趣班孩子们的泥塑之旅后,已累计为五百多名孩子做了近十场生动有趣的泥塑讲座。
“我惊讶于他们的领悟力和创造力,他们没有接触过泥塑,却用最敏锐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自己的双手,创作出了这些艺术作品。看着孩子们脸上沾着可爱小泥点的笑容,和一双双泥巴小手,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纯真、美好的力量。”每次上完课,周馨都有这样的感受。
通过观看学习视频、介绍泥塑材料,讲解具体工具的使用方法,再到现场示范泥塑捏塑方法,孩子们非常认真、专注地聆听着。揉泥巴、做泥浆、拍泥板、搓泥条,一个个灰色的泥团儿在孩子们灵巧的双手下,慢慢地显露出雏形。“周老师,教我小花怎么做,好吗?”“周老师,快来看看我做的!”教室里不断传来欢快的询问和童稚的笑声,周馨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快乐。
“‘老师,我们可以进来吗?’一个怯怯地声音传入耳中。我抬头一看,是两个小女孩趴在门后面,露出半张脸正盯着我看呢,我笑了。”让周馨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教室外好几个孩子用渴望的眼神打量着做泥塑的同学,原来是隔壁兴趣班的孩子们被吸引来了,也想参与其中。
看着孩子们享受着泥塑课程的快乐时光,笑容如春日阳光般温暖明媚,仿佛是一朵朵盛开的紫藤花,散发着无尽的快乐和天真。周馨觉得,这就是美育的力量!能以微薄之力促进美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陶冶人,帮助学生陶冶人生,培养品格,启迪思想智慧、激发创造活力,这也是她坚持的意义。

“我有幸作为新教师代表参与本次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首次来到乡村小学,我的心情是忐忑和紧张的,但当我看到老师们精彩的教学,听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欢声笑语,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他们这个集体。”新教师颜丹琪会心地说到。
通过参加活动,她体会到了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吸收新知识的速度,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以及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对于孩子们的意义。她瞬间有了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投身乡村美育教育工作的动力。
“我将在学校专业团队力量的引领下,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积极投身此项活动,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让美浸润心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达到美美与共。”颜丹琪在她的工作日记中这样写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颜丹琪看来,生逢其时,要责任在肩。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沿着前辈的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在教学中摸索,在摸索中成长,在岗位中坚守职责,深深扎根于教育沃土,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育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师者如光 微以致远,走进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用真情播种希望,用责任照亮未来,他们捧出一颗心 倾注满腔情,无私付出,传递爱与希望,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做则必成。心中有方向,脚步更坚定。